2024年9月下旬,国家多部门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提振市场信心的举措,中央政府在多个场合表明支持创投行业发展的决心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创投行业的前景备受瞩目。踏入2025年,创投应该以何种姿态参与市场,投资哪些企业,如何支持创新与创业,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,都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。
在创新型经济的建设中,创投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;新质生产力的发展、新技术的产业化、以及新业态的崛起,均依赖于创投的投注。然而,创投并非万能,清晰厘定其优势、能够承担的责任以及需要适应的时代要求,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各方合作至关重要。
在一个新产业的形成过程中,创投及其投资企业往往扮演着试错的角色。技术的发明和成熟是新产业出现的先决条件;通过不断的试验与调整,企业能利用新技术更好地服务用户或开创新的市场。例如,在中国手机行业的发展历史中,尽管创投在早期的一些投入并未获得成功,但正是这些试错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。小米的崛起,正是创投在面对不确定性时,敢于支持颠覆性创新的结果。
目前,根据IDC的统计,2024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前五名中,中国品牌已占三席。中国手机市场崛起的背后,是创投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布局,成功吸引资金流入并促进了国产技术的引入与成长。
创投的独特价值在于对科技公司的早期投资。虽然这一阶段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事实,但成功后的高回报足以弥补前期的“学费”。例如,线上支付的迅猛发展,经历了无数投资者的失败与成功,形成了中国电商与本地服务的一支强劲推动力量。而这一切不能离开创投的勇气与智慧。
卓越的企业需遵循商业逻辑,产品或服务必须被客户所认可,愿意为之付费。创投机构的投资风险应以布局多元化进行分散,而成功带来的高回报则会覆盖别的企业的失败。
除了创投,政府、银行、大企业及个人投资商都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角色。政府应专注于政策扶持与战略投放,大企业具备内生创新的能力,个人投资商则能在小微项目中发挥独特的支持作用;而银行则在资金的安全性与贷款形式上饱受限制。
在国家创新生态中,各方应有所分工,创投承担市场化形式的高风险尝试。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中国的创投行业已在多个科技领域处于前沿地位。无论是半导体、互联网,还是当前的人工智能,均受惠于创投领域对创新的支持。
在国家重视创新、鼓励发展的环境下,创投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是推动创新的持续动力,也是助力国家新兴起的产业崛起的必要条件。创投需识别具有持久值得投资的创新企业,热情参加颠覆性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投资。只有如此,才能应对未来挑战,同时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。
通过勇于尝试与积极布局,创投不仅仅可以实现自我价值,更能在国家创新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,推动更多的技术从零走向一,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在此过程中,鼓励创投机构利用如简单AI等先进工具,提升自身的决策能力与效率,以更好地应对市场与技术的快速变化。